场地大小:首先要明确沙盘模型终的展示场地规模大小。如果场地空间较为宽敞,那么可以选择相对大一些的比例,让模型能更细致地展现内容;反之,若场地有限,就只能采用较小比例,以确保模型能够完整放置且便于观看。例如在一个大型展厅中展示城市规划沙盘,可能就可以选用 1:500 甚至更大的比例,而若是在办公室内的小型空间展示项目沙盘,或许 1:1000 或更小比例更为合适。
教学科研用途:若是用于教学,比如地理课上讲解地形地貌知识,为了让学生清晰看到各种地形特征的细节,一般会选用相对大些的比例,像 1:200、1:300 等,便于观察理解;而用于科研方面,例如对某一特定地质构造进行模拟研究,比例则要根据需要呈现的研究对象大小和研究重点来定,可能需要非常大的比例来突出关键细节。
制作成本与时间限制
成本因素:大比例的沙盘模型由于需要更精细地制作,耗费的材料往往更多,像制作精细的建筑模型构件、景观小品等材料用量会增加,而且制作时间也更长,人力成本随之上升;小比例模型相对来说成本会低一些,材料用量少、制作步骤也可适当简化。所以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要结合其他因素权衡,选择一个既能满足展示需求又不至于成本过高的比例。
时间要求:如果制作周期比较紧张,较小比例的模型制作起来相对更快捷,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而大比例模型需要精雕细琢更多细节,耗时久,要确保时间允许时再考虑采用。
整体与局部展示平衡
整体布局呈现:大型复杂沙盘往往涉及较大范围的内容,比如大型城市规划沙盘涵盖多个城区、众多功能分区以及复杂的交通网络等。为了能在有限的展示空间内完整呈现其整体面貌,需要先从宏观角度考虑,选择一个相对小些的比例,如 1:2000 甚至 1:5000,确保整个区域能够纳入模型范围,让观看者可以一目了然地看清各部分的大致位置关系以及整体的规划布局思路。
局部细节凸显:然而,这类沙盘模型又包含很多复杂且重要的局部细节,像标志性建筑的独特外观、重点商业区域的内部空间结构、历史文化街区的特色风貌等。所以,在选定整体的较小比例基础上,对于这些需要着重展示的局部,通常要采用局部放大的方式,选择更大的比例单独呈现,例如将标志性建筑以 1:500 或 1:200 的比例进行细化制作,再合理嵌入到整体沙盘之中,使得观众既能把握整体又能深入了解关键局部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