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用途:若是用于教学,比如地理课上讲解地形地貌知识,为了让学生清晰看到各种地形特征的细节,一般会选用相对大些的比例,像 1:200、1:300 等,便于观察理解;而用于科研方面,例如对某一特定地质构造进行模拟研究,比例则要根据需要呈现的研究对象大小和研究重点来定,可能需要非常大的比例来突出关键细节。
规划展示用途:对于城市规划、园区规划等展示类沙盘,若要展示整体布局、交通流线等宏观层面内容,常采用较小比例,如 1:1000、1:2000 等;但如果要重点凸显某个局部的具体建筑设计、景观打造等,那在这个局部区域可以适当放大比例,采用 1:500 等比例来详细呈现。
大型区域:当模拟对象是非常大的区域,比如一座大城市甚至是跨区域的城市群,那必然要选择极小的比例,像 1:10000 及以下,才能将整个区域纳入到沙盘模型中;如果是模拟一个小镇的全貌,可能 1:1000 到 1:2000 的比例就足以呈现。
简单模型
特点:这类模型结构相对单一,组成元素较少,细节要求不高。比如只是大致呈现一片空旷的广场布局,或者简单勾勒出几个块状建筑的相对位置,没有太多精细的内部结构、装饰纹理等需要展示。
比例选择建议:可以选择较小的比例,通常在 1:1000 及以上。因为较小比例足以体现其基本的形状、轮廓以及各部分之间简单的位置关系,而且能在有限的空间内展示出相对较大的范围,同时还能节省制作成本和时间。例如制作一个小型街边公园的简单示意模型,选用 1:1000 的比例,就能把公园的整体形状、主要道路和少量绿植的分布等关键信息呈现出来,观众也能快速获取其整体面貌。